数坤科技:给医生戴上高效AI“听诊器”

imtoken官网作者:2025-11-04

几分钟就能根据上千张CT扫描片构造出患者心脏模型、一键帮助医生锁定肺部存在问题的结节、能够自动书写和质控病历以及全科辅助诊断的多模态大模型……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落地应用,AI+医疗正在成为医生手中的新“利器”。

“我们希望可以利用AI的赋能,让各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配备上更高水平的医疗资源,助力我国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。”注册于北京市昌平区的独角兽企业数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数坤科技”)创始人、董事长毛新生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
AI“臂膀”助力医疗系统更高效

AI可以用来做什么?在IBM工作多年后,毛新生的回答是,给医疗系统装上更有力的“臂膀”,给医生配上更精准的“听诊器”。

近年来,我国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、可及性、公平性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升。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,2020年至2024年,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增加到104万个,相应的卫生人员数量从434万人增长到526万人。

但同时,基层医疗体系仍然面临一定的痛点。毛新生告诉记者,随着资源投入不断加大,基层医疗点的设备正在不断完善升级,但如何更好发挥硬件作用仍然有待发力。

“以CT设备为例,现在部分基层医院已经配齐了相关设备,但做完CT后的阅片、影像处理、报告撰写等流程耗时长难度大,导致设备使用门槛高、利用率低,也使得医疗分级难以进一步深化。”毛新生说。

作为IBM中国医疗团队的创始人,毛新生在工作过程中,深切感受到基层医疗的痛点,这也是他创业的初心。“AI带来的技术赋能,有望让医疗资源实现更大规模、更高质量的普及。”

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,近2万名重点人群的心肺联筛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医防融合路径。居民做一次低剂量CT,AI辅助医生可同时评估肺癌与冠脉钙化风险,7.18%的高风险人群被精准筛出,1779人纳入长期健康管理,172名高风险患者已接受针对性治疗。

在实现这一医防融合的背后,是AI带来的基层医疗赋能。以冠脉CT为例,记者了解到,冠脉血管CT等检查项目检查结果通常包含上千张照片,传统流程可能需要30至40分钟,且阅片门槛较高。

“借助我们的AI技术,可以帮助医生一键完成心脏血管三维重建,指出血管狭窄、斑块等病灶,将整个流程缩短至3分钟,结果准确率提高到95%以上,大幅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。而集成了多病种联筛能力,以及自动病历质控、全科辅助诊断等能力的‘数坤坤’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,更是有望成为‘连接基层与中心、贯通筛查与管理、服务医生与居民’的数智化纽带与核心基础设施,让更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深入到基层。”数坤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下转第二版)